图片来源@视觉中国
上个月底,二手交易平台多抓鱼又一次关闭了北京三里屯的线下店。而多抓鱼把闭店变成一场充满文艺气息的告别仪式。
【资料图】
外界的反应再次印证了多抓鱼口碑的两面性。喜欢的人冒雨前去打卡,而不喜欢的人质疑为什么进店需要收门票。
多抓鱼的用户口碑近几年变得很割裂。
在多抓鱼官方微信公众号里,几乎篇篇内容都是10万+,底下的留言都是百字长文。喜欢多抓鱼的人会把他当作文艺青年最后的精神家园。而在其他网络世界里,多抓鱼会被形容成贩卖情怀的精明资本家,只是在“割韭菜”。
随着用户规模的扩大,越来越多用户质疑多抓鱼“低价收,高价卖”的行为。定价上的细微变化,都会引发新一轮的用户反噬。
成立六年时间,从存活在微信群,到拥有超百万的用户,多抓鱼是为数不多有自我造血能力的一家公司。上一轮融资还停留在2018年。
在未来,多抓鱼可能会成为二手市场里的独角兽,也可能会倒在新一轮的竞争中。相比于关店,用户口碑可能更会影响多抓鱼的未来。
情怀只够交房租“就是合约到期,租金没谈拢”,在播客节目里,多抓鱼创始人“猫助”并不忌讳谈起北京闭店的直接原因。
这是多抓鱼在北京的又一次关店。三里屯的这家店存活时间只有一年多,但相比其他品牌的潦草收场,多抓鱼把闭店变成一场 文艺情怀盛宴。
在多抓鱼三里屯店的最后半个月时间里,北京的文艺青年们都来纪念这家曾经的精神避难所,在那面“再见墙”上留下自己的印记。
在闭店的最后一晚,多抓鱼甚至邀请了歌手老狼、民谣音乐人刘东明等人来店里合唱《啊朋友再见》。
粉丝们又一次沉浸在多抓鱼创造的理想国里。正是这样的仪式感让所有人都忘了问,为什么这家深受粉丝喜爱的线下店又会关闭。
在上海门店跑通后,多抓鱼重新在北京开店。“在一流的商区租二流的位置”是猫助一直以来的选址原则。但意外的是,北京三里屯这家店的租金是上海门店的两倍多,收入只有上海门店的一半。
三里屯的店在机电院,并不在三里屯的主街上。这个位置并没有给多抓鱼带来自然客流,每天到店的只有多抓鱼的老客户或者事先了解多抓鱼,来探店的顾客。
在两年时间里,三里屯店吸引的只有粉丝们,而无法带来新用户,更无法转化成线上用户。在2022年叠加疫情影响,2022年一整年多抓鱼线下门店的人流还没有2021年办市集时人多。
“我自己觉得有点轻敌了,上海店很成功,我们就以为一线城市都可以”,猫助在播客节目里坦言。
线下门店的确成为粉丝的寄托,但仅仅靠已有粉丝的喜爱和情怀无法在商业世界里存活。两年时间,门店收入只够交房租。即使今年营业额上涨,但多抓鱼还是抛弃了这个不赚钱的业务。
但北京闭店有着综合原因,并不代表着二手线下店没有市场,也无法证明多抓鱼是无法生存的。在上海,多抓鱼的门店在去年同样经历被关之后,今年还是实现了盈利。
猫助曾透露,无论上海还是北京门店,都是靠服饰业务的收入来补贴图书的收入。上海店服饰和图书收入大致是 2:1、北京三里屯店是 1:1,但两个店的利润率差距也很大。北京线下店的关闭,也可能跟不同城市对于二手服饰的接受度有关。
多抓鱼曾经希望能在10个不同城市开店,而随着试验,成立六年时间,多抓鱼的门店还是只能在上海深耕。
与用户的间隙:低买高卖“割韭菜”?对于多抓鱼来说,比起关店,现在更需要关心的是,这些用户对平台的信任开始有些松动。
用户普遍认为多抓鱼有了变化,是从2022年开始的。
王颖曾被多抓鱼线下店的陈列以及理念所打动,才开始把衣橱里的衣服在多抓鱼上出售。不到两年时间,王颖已经在多抓鱼上出售上百件衣物。
最后一次是在2022年9月。在上海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,王颖打算再进行一次“断舍离”。但回收价格已经有了很大变化。
“疫情之后,我发现平台对品牌没有区分,轻奢的牌子也跟ZARA一样的回收价”,王颖明显感觉到多抓鱼的定价体系似乎发生了变化。这带来的最直接的改变是多抓鱼的回收价格变低,“后来就都只有几十块”,王颖回忆道。
一件只穿了一次的Free People蕾丝连衣裙,王颖海淘回来花五百块左右。按之前的经验,王颖以为多抓鱼能估价在50元左右,至少1折。但最后,多抓鱼只估价3元。“我送人都比给多抓鱼好”,王颖笑道。
即使是有知名度的品牌,多抓鱼的估价也让王颖意想不到,“一件江南布衣的长款风衣,多抓鱼只给了10元。”
不仅是衣服这一品类,多抓鱼起家的二手书类目,同样有用户觉得回收价格再变低。夏星从2018年就在多抓鱼上卖书。从去年下半年开始,多抓鱼给她书的估价基本在原价的1-2折,而之前能达到2-3折。
在之前,衣物在寄给多抓鱼之前,王颖对估价预计得都八九不离十。“使用一段时间之后,你是能大概知道多抓鱼的定价维度是怎样的,给出的价格是符合预期的。”
“这不仅仅是回收价格单纯变低,是我不太理解多抓鱼现在的定价逻辑。只要理由合理,价格再低我也是可以接受的。”王颖更多是对多抓鱼定价逻辑的不解,多抓鱼让她觉得琢磨不透。
而除了回收价格变低,多抓鱼上差价相差之大更让用户开始质疑平台的初心。
在多抓鱼上,江南布衣的风衣一般售价在原价的1.2-1.7折之间,价格基本在170-220元之间。去年,多抓鱼75元回收衣服翻8倍出售的新闻,甚至登上了微博热搜。
多抓鱼团队也看到疫情之后突然多出来的质疑。去年9月,多抓鱼曾在公众号上介绍多抓鱼从收到衣物到重新上架的详细过程,来告诉那些质疑“割韭菜”的用户,差价到底去了哪里。
相比闲鱼,多抓鱼C2B2C的模式要重得多。多抓鱼需要建立数据库,建设工厂,给二手商品翻新消毒,以及承担物流环节。
在今年6月,这个问题再次出现在多抓鱼的线下见面会上,创始人猫助又一次回答了用户关于“低买高卖”的疑问。
但用户似乎并不买单。“收价低,卖价高”依然是多抓鱼目前用户最大的感受。在小红书、微博上,关于多抓鱼定价的讨论愈发多,甚至超过多抓鱼探店笔记。
王颖已经不在多抓鱼上售卖品牌衣物,而是继续转战闲鱼。闲鱼虽然有沟通成本,但至少原价的1-2折能被卖出去。
多抓鱼还能“抓多少鱼”?猫助将多抓鱼定义为BOOKOFF (日本最大的二手书连锁店品牌)和豆瓣的结合体:基于数据的自动化经营模式+基于兴趣的去中心化社区。
但对于目前的用户而言,他们更多把多抓鱼当工具。即使是在多抓鱼上购买过近500本二手书的忠实用户,也从未把他当作社区。
“起码从功能上没有感受到,而且我也不想让别人知道我买了什么书,这其实是个人隐私”,多抓鱼忠实用户吴雄告诉Tech星球。
但消费者对于工具的使用是没有情感的。当多抓鱼对商品的定价出现变化后,用户自然会选择离开,无论是收购价还是销售价。
猫助曾表示,多抓鱼并不想单纯的以价格取胜,希望用服务质量去维护好这个市场,而且不是自杀式的拓展。虽然一直被诟病在推广上很佛系,但多抓鱼只想获得属于他们的那部分顾客。
但大环境下,多抓鱼不得不卷入价格战中。
“大部分我在平台上购买的书都是3折到4.2折之间”,多抓鱼用户刘江告诉Tech星球,“在大的电商平台内卷前,这个价格还是很有竞争力的。”
但在当当、京东等电商平台开始新一轮价格战后,在大促期间,新书的价格也能达到原价的5-6折,部分用户还是会选择回到大的电商平台上。
猫助也坦言,在电商大促期间,部分新书的价格会降到很低。而多抓鱼抓取外部价格和调价的速度慢了,就会出现多抓鱼二手书比其他自营平台上的新书更贵的情况。
夏星也告诉Tech星球,之前也会在多抓鱼上比价,但看到新书可能比二手书还便宜时,慢慢地就不再打开多抓鱼买书。
不过刘江也表示,日常购买图书还是会优先在多抓鱼上购买。科技社科和经管类图书,只有在电商平台做活动的时候才能达到低折扣。
在二手消费习惯还没建立之前,这实际上都进一步压缩了多抓鱼的生存空间。作为中间商的多抓鱼,生存下去的关键在于足够的价差。
实际上,多抓鱼已经开展了二手电子业务,也曾想过切入非标品。但在扩大品类以及重新开店之前,多抓鱼可能需要重新审视和用户之间的关系。
线下门店实际上承担的是帮多抓鱼教育市场的作用。购买二手服饰的消费习惯,在国内并未普及。在没有看过实物之前,很少有人会在线上购买二手服饰,但线上依然是多抓鱼的主战场。真正能影响多抓鱼未来发展的是这些线上用户们。
不可否认的是,无论在交易体验和情感寄托上,市面上还没有一款产品能替代多抓鱼。但这一优势还能维持多久,还是个未知数。
当情怀遇上现实,用户就会开始变得“清醒”。
下一篇:最后一页
-
艺术家边剃头,边作画,用10万根白发创造“新东方明珠”这是一幅发人深思的画作。近日,上海艺术家杨烨炘走出封闭2个月的家门,以行为绘画的方式创作了《新东方明珠图》献给上海。杨烨炘以疫情期
-
花8000多元买的商品,白等两个月却没收到货?亚马逊回应“花8000多元买的商品,白等了两个月却没收到货。”近日,消费者赵先生向《中国消费者报》投诉,称他通过亚马逊购物APP下了两笔订单,在等待两个月后订单均被强制取消。
-
广东省消委会发布二手车买卖合同示范文本为配合广东省推进“阳光二手车”工作,促进二手车流通行业健康发展,推动经营主体树立诚信经营理念,规范二手车交易行为,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。
-
国家卫健委:家庭医生签约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有望打通3月15日,国家卫生健康委、财政部等六部门共同提出的《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发布。
-
2022年1~2月房企拿地榜出炉:冠军碧桂园近日,中指研究院公布了2022年1~2月房企拿地(金额)TOP100榜单。令业内惊讶的是,除了品牌房企名次“乾坤大挪移”,榜单内还冒出了许多“名不见经传”的新面孔。
X 关闭
X 关闭